close

09-  

 

 

03  

來到崇蘭博愛路,從福德宮附近一條小巷走進去,一路跟著牆壁彩繪的指引,盡頭是456藝術巷弄的標示,右手邊就是隱藏在巷弄之中的蕭氏家廟。蕭氏家族從清代時期經營米糖貿易致富,後代熱心地方事務、協助興學,成為崇蘭地區的望族。建於西元1880(清光緒六年)的蕭氏家廟被指定為屏東縣定古蹟,2012年才甫完成修護工程,蕭氏家廟旁的阿緱地方文化館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課外教學學堂「課餘軒」;而過去曾用來當做公共曬穀場的廟前廣場,現在也成為周邊居民休憩的空間。

 01  

時至今日,由家族祭祀公業出發的凝聚力量,把對鄰里社稷的關懷轉以社區營造的方式,蕭氏家族成立社區發展協會與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,進行史料研究保存與展示教學、人文歷史與聚落建築研究調查等工作,除經營阿緱地方文化館,亦辦理文創市集、藝文活動、地方照護,期盼以平台的概念把從崇蘭打造為一個藝術社區,其中456藝術巷弄就是由社區發展協會協助市公所城鄉風貌計畫,邀請居民、學生還有藝術工作者一起彩繪完成的,而附近的舊崇蘭派出所,也彩繪變身成「蘭陵學堂」社區學習中心。現在正在修建的昌黎祠,更請來一流的工匠以傳統技法修復。崇蘭社區一帶漸漸恢復的文化活力,全靠居民的自發性與努力,誰能想得到這裡曾經是登革熱警戒區呢?

 02  

走出456藝術巷弄,福德宮對面的崇武路巷內,綠色植物包圍的小房子,藏著一個充滿故事的茶室。屏東溫暖的冬日,陳亮岑老師為我們泡了一壺港口茶,泡茶喝茶在南部常民生活中,是很尋常的交誼方式,所以以茶為媒介談地方美學與生活文化,提升生活的質感,正是崇蘭茶事想做的事。

 04  

屏東的港口茶種植在恆春滿州鄉佳樂水一帶低海拔的海邊,河口風使日夜溫差大,地底下有冰涼的泉脈,造就適合種茶的環境。和其他茶區不同的是,港口茶用種子繁殖,地方稱為雜種茶,其粗放、粗製的製茶方式是很早以前從大陸流傳過來的,和中北部製茶方式並不相同。不同於高山茶的山頭氣,「鹹苦澀、入喉回甘」是港口茶的特色。可以想像,在烈日曝曬、海風強勁的屏東滿州,過去地方大量勞動人口勞作之後,需要補充電解質,這種濃厚略帶鹹味的茶最為順口。

 06  

月琴藝師朱丁順老先生所創作的恆春民謠歌詞中,就那麼唱到:

滿州特產過山蝦,

氣味芬芳港口茶,

姑娘歌舞真正會,

請恁有閒tsiah來坐。

 

市場消費者普遍喜愛清香的高山茶,種植港口茶的老茶農對自己的茶也缺乏自信。然而陳亮岑卻認為,不同環境衍生出不同的飲食文化,喝茶也應該要從地方環境和文化差異去理解其品味。所以試著教導茶農推銷港口茶獨有特色─鹹香順口的海風味,最後還帶著甘草與咾咕石的味道。

 陳亮岑認為,瞭解茶背後的內涵,能讓品茶的人更容易進到茶的世界。而推廣茶事生活美學,茶席的佈置是最佳的呈現媒介。正如港口茶區內漢人、原住民、客家人頻繁互動的多元文化,陳亮岑向牡丹鄉高士部落工藝師訂製銅製花型杯墊,而排灣族衣服上的貝殼扣飾也恰好能當茶道具,友人送的海螺很適合拿來泡綠茶種的港口茶。在地工藝或天然素材信手拈來就成為茶席的一部分,每個茶道具都有故事、跟地方有連結,豈不是最自然、最在地的生活美學?

 05  

從崇蘭記事到崇蘭茶事,陳亮岑因書寫地方誌而認識港口茶,思考茶在南部地區的意義,並投入推廣。工作室創立10年來,辦理讀書會、旅遊分享、生態景觀營造討論、新書發表會。近期也推廣名為「半農半X」的近郊農業,讓都市與農業聯結、縮短城鄉差距並傳達飲食安全,這些理念也藉由個人在社區大學、對外演講、學校教學傳遞推廣出去。

 14替  

 

就在崇蘭社區附近,另有一區屏東的新興文創亮點,即勝利新村和崇仁新村日式建築聚落群。1928年,日本興建大批官舍供日治時期陸軍飛行第八聯隊高級將領居住(即勝利新村)1945年後,國民政府為了安頓來台的軍人及其眷屬,將其延續作為將官眷村,並於1951年加建崇仁新村。眷村的日式建築是磚木造平房、磚造基底,並以純日本黑瓦覆蓋屋頂,柱體及圍牆則大量使用洗石子技術。由於是提供將領居住,因此建築結構採用檜木為材料,幾乎每戶都有庭院,種植了香花樹種,還有樹齡六、七十年的老樹,是保存完整、井然有序的田狀日式建築群。其中最著名的是「孫立人將軍行館」(又曾名為「日治時代空軍招待所」、「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」),屏東縣政府於修復後開放為屏東族群音樂館。這棟雅緻的白色建築建於1937年,前棟為洋式二層樓房建築,主要用於招待賓客,後棟則是日式住宅。前有開闊的廣場,園區內有老樹和花草植栽,環境十分舒適優美。

 14

眷村經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指定為歷史建築,在原居住軍民陸續遷居後,規畫為眷村文化園區,並將部分的屋舍修整後委外經營。這裡離熱鬧的中心僅一小段距離,寧靜悠閒的氣氛,使目前中山路與青島街一帶,以將軍之屋為中心的兩邊小巷,已吸引不少特色餐飲、文創工作室進駐,逐漸吸引屏東年輕人駐足。政府文化單位與承租者,也或許可以進一步思考,過去軍眷切切實實在此聚落生活著,才使這裏充滿故事,如今剩下眷村的外殼之後,什麼樣的內涵型態可以讓建築還能保有靈魂,或是成為新的有機體?

 07  

「小陽。春日子」位處清營小巷底,屋舍的布置處處充滿庶民美學趣味、和生意盎然的活力。這裡是三個女生的工作室,Gigo(簡之郃)過去創作歲月飾物,很有獨特風格,現在以展場及平面設計為主要工作,而蔡依芸和劉孟玲原本是社區大學攝影社團的同學,目前從事攝影工作。2011Gigo就曾經短期租用另一間眷村的房子辦過展覽,在屏東縣政府公告委外後,也懷抱經營眷村老房子夢想的依芸與孟玲,與Gigo一拍即合,共同承租下清營巷一號屋舍。

 11  

整修老房子,她們除了大型廢棄物使用機具以外,其餘全是自己與朋友動手整理,包括庭院的雜草、漏水的屋頂、生鏽的鐵欄杆、佈滿灰塵與跳蚤的房間,花了半年才完成。Gigo說,庭院的草皮,因為沒錢種滿,只好只種成井字型的、讓它們慢慢向旁邊生長,同時得不時修剪讓它們能茂密又平整。

 10  

三個人對美學有同樣的堅持,卻又在共同經營工作室之後,激發出各自未曾發掘的才華,例如依芸在園藝和繪畫書法上竟頗有天份,而親切細心的孟玲則擔任起公關和網站管理的角色,Gigo負責空間布置。現在工作室除了作為他們創作與聚會的空間,更是三人進行活動實驗的最佳場所,「單車日」邀請大家以小陽。春日子為起、終點,一起騎單車郊遊屏東周邊景點;「換物生活」嘗試思考跳蚤市場除了以金錢交易以外,能不能交換我們的理念、創作或美學?「手作市集」邀請手作創作者,讓在地及其他地區的創作人與消費者有機會交流。活動皆免費開放,小陽。春日子只放隻小豬公盼大家小額捐款,以支應房屋租金還有水電及活動費用。每當工作室開放的日子,附近的朋友與探訪的旅人進進出出的串門子,屋子叮叮噹噹掛著些小東西,這樣的場景恰似小陽。春日子的命名─過擁有""光和""分生命力的簡樸生活。

 13r  

勝利新村裡另一條勝義巷內,是台灣創意產業發展學會的辦公室,學會的專案之ㄧ是請專家協助屏東地區的小農研發文創產品,而面對中山路的屋子另一側鐵皮屋「發條鳥工作巢」,就作為展示平台。農業文創案例成果譬如運用自然素材、少量手感包裝的中藥草手工皂,獲得日本專業人士好評;莫拉克山區原住民種植的咖啡,以採集來的果實,結合原住民陶壺或紫斑蝶意象,包裝成述說故事的夢想盒;海葡萄葉子做成的燈飾,賦予四季的形狀。展示空間也特別保留了一面牆,未來要給屏東文創作者揮灑。學會更設計發行了勝利新村的剪紙窗花與明信片,為這個地區製作專屬的文創產品。

 12  

在學會與發條鳥的連接空間,還規劃讓參觀者可以寫下心願的體驗區,將祝福葉卡掛在樹幹和圍牆欄杆上,秘書長侯千絹說,人的介入像嫩芽為過去眷村老樹帶來新意,葉卡也變成自然裝飾的一部份。整體動線希望提供體驗、表達生活感受、櫥窗展示三種不同的空間功能。

 

這些案例默默累積的文化活力與創意令人驚艷,屏東雖然離主流媒體跟文化圈很遠,但每個組織卻各自蘊含能量,散發出溫暖的光芒。小陽春日子的她們說,期待未來不同行業產業可以進駐,讓這個地方更為多元豐富。藉由社群群聚,讓同調性的人可以聚集,型塑出一個地方的文化與生活,而群聚的意涵不僅止於地理鄰近性,更包含產業鏈與社會網絡的緊密關係;個體彼此之間相互支援、連結,以及微妙的競合關係。也正如陳亮岑所想,地區上每個工作室或店都可以是典藏地方生活的微型文化館,無論是透過產品販售或是個人工作室,都能無形中使地區美的氛圍向上提升。即使是老舊的社區或歷史,豈不能復古再生?透過每個小小個人的努力發亮,就能讓群體的風景更為鮮明美麗。

 

 

 

※相關店家資訊可上網查詢

    【阿緱地方文化館、蕭氏家廟】屏東市崇蘭里69

    【崇蘭茶事】屏東市崇蘭里崇蘭10-2

欲前往參訪請事先預約

    【小陽春日子】屏東市清營巷1

工作室不定期開放,時間於粉絲團網頁公佈

    【台灣創意產業學會、發條鳥工作巢】屏東市勝義巷2

    【香夢園】屏東市勝義巷4

由屏科大傅教授與日籍夫人所開,以香草餐點為主題

    【清營巷茶舖】屏東市清營巷3

濃濃的日式風格裝璜;僅接受預約品茗

    【將軍之屋】屏東市青島街106

    【日治時代空軍招待所(族群音樂館)屏東市中山路61

 

原文刊載於《國藝會線上誌3月號》 http://www.ncafroc.org.tw/mag/news1_show.asp?id=62&tp=nextp

 

arrow
arrow

    日青創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