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7276.JPG

位於中正路上的金安齋,原為北門舊址(據老闆說,聽說小時候家裡改建時,挖到北門建物遺址)。歷經70年歷史,至今傳承至第三代,創始人洪窓綿的餅店,除了洪家人傳承外,連高雄舊振南店內師傅也是他的徒弟,影響力可見一般。

現任老闆洪義欽,是創始人洪窓綿(音同窗,亦為窗的古字)的孫子,提到阿公十二歲從路竹到鳳山學藝,一開始從事的是畫畫,水墨、毛筆以及半年的木雕,因這些工作無法供應生活所需而改學做餅。然而木雕的手藝在糕餅店也留下蹤跡,店內的做餅的魚型、九豬十六羊模具,皆出自洪窓綿先生之手,所有模具都超過五十年歷史。金安齋除了原有店址外,在對面還設有一工廠,期間因為重蓋平房外,搬遷至對面,爾後又搬回現有店址,而現今的分工則為原店家是第三代孫子洪義欽負責,對面工廠則由第二代兒子負責。

 

IMG_7271.JPG

IMG_7274.JPG

 

洪窓綿的名字有個很有趣的由來,父親名為洪大憨,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與自己不同,因此決定取名洪聰明,但因當年使用的是日本字,聰明的台語發音,被紀錄為窓綿,陰錯陽差之下,才有了後來的名字。是長孫備受疼愛也肩負責任的洪義欽,談到當時因為高齡的阿公希望能繼續餅店事業,但在缺乏人手的情況下,為了延續阿公的餅店而於三十多歲才返家傳承。而阿公一直到九十幾歲高齡過世前,都仍堅持的每天一起製作著糕餅。

隨著開店時間的增長,顧客的客群也從四十五歲以上的媽媽們,拓展至他們的孩子、孫子,一代接一代的傳承,也像糕餅店一樣,將好滋味傳下去。除了一般民眾會到店裡購買糕餅小點,大多的訂單是來自廟宇的神明誕辰,每個神明的習俗不同,對應的食材也有所不同,因此金安齋的產品就包括各種拜拜用的糕餅,如媽祖生日時與為觀音祝壽的壽桃。其中觀音菩薩特別不用肉形類的食物(如素豬肉.素魚)。又或者仿造動物外型的牲禮,如俗稱的「五牲禮」,指的是魚、雞、豬、螃蟹、龍蝦;而五牲五果,便是再加上五種水果(某些水果因有禁忌所以不適合上桌敬拜,例如釋迦與芭樂等)。有的廟宇會有「乞龜」又稱ㄎ一ㄜ ㄍㄨ(台語)活動,即利用擲杯的方式選出年度爐主,並將去年爐主捐贈的烏龜帶回家,分送給親朋好友,有平安之意,隔年再以雙倍的方式回饋給廟方。乞龜可以是用米、沙琪瑪、麵線等組合而成巨型烏龜形狀。除了乞龜,裝飾用的罐頭塔等客製化服務,都是金安齋店內特有商品。

IMG_6706.JPG

S__23027717.jpg

 

洪老闆說,傳統糕餅會使用蒸與烤兩種方式製作。通常蒸的糕餅使用糯米,例如鳳片糕、綠豆糕,或是常常到廟裡拜拜時會看到的傳統糕點鹹糕(音為格阿)。鹹糕顏色多為白色(若紅色的則多為添加色素而成),嚐起來會在嘴裡融化開並瀰漫著淡淡的鹹甜香氣,是使用糯米、糖漿、白草粉而製成。因為模具少而餅會黏稠,需要等待放置凝固,所以不能密集著做,但因製作流程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,因此通常是在前置作業、收工前利用閒暇時製作。另外有時會聽到的糕點名稱「牽仔」,指的其實是糕點的外型像錢幣,有把錢拖來之意。製作的材料也可以因應需求而有所不同,因有招財的吉祥意思,所以也常常被用來在廟宇慶典或貢禮時使用。

IMG_6710.JPG

IMG_6707.JPG

 

 

除了廟宇與祭祀會使用的餅以外,金安齋還有製作與嫁娶禮俗相關的喜餅,其中提到一個有趣的「乒乓」(台語讀為ㄅ一ㄥˇㄆㄥˊ,音似萍蓬),是傳統習俗上,第一年結婚的新嫁娘於農曆52日至62日帶著丈夫回娘家放暑假(稱「歇熱」),夫妻兩人在娘家住一個月,假期結束回到夫家時,新娘會帶回一個大的乒乓讓家人分著吃,但如果此時帶回家的乒乓,多了六個小的,則暗喻了有喜之意。婆婆或媽媽不好意思直接開口探問,便利用這巧妙的暗示手法告知,也符合華人有三個月內懷孕不宜公開的習俗。

 

新的世代來臨,西式糕餅的崛起,華麗的外觀及清爽的口感,與中式傳統口味各有千秋,中式糕餅多轉型為喜餅,或是在包裝於行銷上下工夫,不改變傳統,堅持以扎實的步驟手工製作完成,也是金安齋開業傳承三代的原因,也讓這堅持的味道繼續在鳳山傳承,成為內行人相傳的好味道。

(文/戴驪穎、洪菁珮  圖/日青創藝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日青創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