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8505.JPG

 

位於第二市場內的信仁五金行,店內擺放著各式鐵件,有鋤頭、刀具、磅秤,門口坐著第三代老闆,爽朗的招呼著前來磨刀的客人,服務至上的五金行,不禁讓人想一探究竟。

 

第一代老闆是大陸人,來到台灣後與佳冬的妻子結婚,生下了第二代老闆張宥浤,曾在旗山、恆春的打鐵店工作,但因當時的雇主常將米飯私藏,使的從事勞力的張老闆常有體力不足的情況,因而決定自行創業。

IMG_8512.JPGIMG_8521.JPG

來到鳳山後的張老闆在打鐵街租屋,直到民國五十年在維新路開了間五金行,並交由第二代老闆張順彩管理,好奇之下向老闆詢問為何沒有接下打鐵的工作,而是以銷售為主,原來張老闆還有位領養的兄弟,負責學習打鐵,而張老闆則經營五金店,打鐵店內也都以外聘師傅的方式經營。

民國六十七年五金行從維新路搬遷至民生路現址,張順彩老闆總是坐在店親切的招呼每位客人,數十年如一日,店內的商品高達上百種,張老闆靠的是服務的熱誠及專業知識將店內的商品一一記在腦中,店內的刀具還印製了信仁二字,足以顯現對自家品質的自信,也烙印住客人的信賴感,除了品質管控外,還有磨刀的服務,第三代老闆張宥浤熟練的替客人處理生鏽的刀具,並解說每把刀具的特性。

IMG_8501.JPGIMG_8502.JPG

一位專業的打鐵師傅養成需要兩年時間,一開始先學習做鋤頭旁的石頭塞,以精巧、磨刀的訓練方式,先將四方型鋼片將上方兩處尖角磨掉,並研磨,石頭塞的用處多為固定木頭與鋤頭前方鐵板用,進階的師傅則是開始做鋤頭,每樣鋤頭的外型及用處也多有學問,鐵板小而厚的多用於砍伐甘蔗,稱為股拉,圓形狀的可用於挖洞,又稱弓強,插入土中即可將土挖起,另一種梯字型鐵板則稱為強阿,還須配合手動方式才能將土挖起,光是一項商品就有需多不同品項,也讓人感受到隔行如何隔山的道理。

IMG_8503.JPG

 

店內的三合鋼也是主打商品之一,兩側外層為不銹鋼,中間包覆鋼鐵,能增加韌性與彈性,老闆一眼便能分辨純不銹鋼與三合鋼的差異,純手工的鐵打剪刀,一體成形的製作方式,更顯現出工匠的手藝,已經失傳的技術,在店內也只剩櫥窗內僅足的商品足跡。

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,打鐵的技術已不足以提供商品需求的速度,以往店內曾販售的打鐵店商品,產量也逐漸減少,轉以工廠代工的方式將產品製作完成,看著打鐵街內僅剩店家,信仁五金行除了是僅剩的連結之一,也只能藉著文字紀錄這些即將消逝的產業,並期許更多人看到傳統產業的動人故事。

  (文/戴驪穎、洪菁珮  圖/日青創藝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日青創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